數據智慧. 人力動態
新聞; 數碼/新媒體; 廣告與公共關係; 媒體製作 ... 顯示 較多較少
覆蓋: 1. 新聞 - 報紙 - 雜誌 - 電台及電視台 - 新聞通訊社 2. 數碼/新媒體公司 3. 廣告與公共關係 - 公共關係服務供應商 - 廣告公司、代理及其他廣告服務 - 大型公司內的企業傳訊/公共關係/廣告/市場部 4. 媒體製作公司
人力調查
2019年 提示
新聞
08560
數碼/新媒體
0807
廣告與公共關係
027790
媒體製作
04789
總數
041946
055
空缺率: 0.6%
04
空缺率: 0.5%
0541
空缺率: 1.9%
02
空缺率: 0.0%
0602
空缺率: 1.4%
所有百分比均四捨五入至最接近的0.1%。
0498
048
0646
0401
01593
0948
流動率: 8.2%
0331
流動率: 19.3%
04419
流動率: 17.2%
0147
流動率: 2.8%
61.1%學士學位
35.8%學士學位
44.4%副學位
45.1%學士學位
25.8%副學位
56.6%副學位
55.0%2 至 5 年以下
51.5%2 至 5 年以下
43.6%2 至 5 年以下
16.8%2 年以下
41.8%5 至 7 年以下
19.2%毋需經驗
每年平均增長
0-3.4%
2019
實際
09058
2023
預測
07895
註: (1) 數字包括僱員及自由工作者。 (2) 人力預測是基於過往人力調查所得的數據,以及考慮市場的長期趨勢、行業的技術發展及其他社會經濟因素。
07.2%
0855
01128
0-0.0%
028436
028401
註: (1) 數字包括僱員及自由工作者。 (2) 人力預測是基於由行業相關的經濟指標所建立的統計模型。這些經濟指標反映行業在本地經濟,人口和勞動市場的重要變化。
00%
05190
註: (1) 數字包括僱員及自由工作者。 (2) 媒體製作行業於2016年首次被納入調查範圍,基於有限資料,故假設該行業由2020至2023年的人力需求平穩。
媒體及傳訊業人力大致穩定
2016至2019年之間媒體及傳訊業的整體人力大致穩定,業內人力趨勢轉變主要反映新聞業的轉型,以及在公眾廣泛使用數碼及社交媒體的推動下,市場對廣告與公共關係業的專業服務需求上升。報告建議,應發展員工的多種技能,並應加強與創新媒體科技、傳媒法規和專業操守相關的培訓,以應對全球和本地經濟挑戰,並應掌握與5G高速流動網絡帶來的機遇。
創新體驗 締造商機
媒體及傳訊業的從業員向來都樂於擁抱先進科技,為讀者、觀眾和潛在消費者創造新體驗。電子商務市場在後疫情時代持續擴張,人工智能、延展實境和虛擬實境技術、全新沉浸式虛擬世界——元宇宙,均為這個充滿活力的行業開啟更多商機。要在這多變的環境下,聘請和挽留具經驗的員工設計和提供嶄新服務,是僱主面對的挑戰之一。
會計業
汽車業
銀行及金融業
美容及美髮業
建築、土木工程及建造環境業
飲食業
機電工程業
電子及電訊業
時裝及紡織業
酒店業
出入口及批發業
創新及科技業
保險業
珠寶及鐘錶業
管理及督導訓練
製造科技業
海事服務業
印刷媒體及出版業
房地產服務業
零售業
保安服務業
旅遊業
運輸及物流業
保安服務業的僱員人數從2018年的121,988人增加到2022年的129,921人,增長6.5%或7,933人;增長最多為保安公司(+6.6%;+7,640人)。就職級而言,保安和技術人員增幅最大(+3,110名僱員),管理/專業級別也有顯著的百分比增長(+82.1%)。行業的空缺率為5.7%,比上次調查時增加1.3%。此外,在過去12個月內進行招聘的僱主中,有62.4%因勞動力短缺而遇到了困難。 行業出現了長期的人力短缺及招聘困難。 (中文版報告將於稍後上載)
房地產科技的興起,驅使房地產市場運用創新科技發展新的數碼化產品及服務,以提升客戶體驗及作出明智的投資和物業管理的決策。人工智能、沉浸科技( AR、VR) 、 物聯網(IoT) 、大數據分析、區塊鏈及無人機等是主要的房地產科技趨勢。然而,香港房地產科技的發展仍處於初步階段,面對著科技急速發展的勢頭,當中的増長正預示著未來巨大的機遇,未來業界對擁有強大數據分析能力、能應用房地產科技提供具靈活性和創造性的業務解決方案和客戶體驗的人才會很渴求。(中文版報告將於稍後上載)
政府宣佈的《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為香港在2050年實現車輛零排放的未來定明了方向。雖然電動車在本地市場急速冒起,但現時市場主流的燃油車仍存在龐大的維修需求。在商用車方面,本地的專營公共巴士公司,亦陸續引入將電動巴士及氫能巴士,使本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更多元化。機電一體化是未來大勢所趨,汽車業需要這方面的人才,令新能源汽車可以持續在本地發展,而培訓課程亦要配合業界需要,讓從業員有效掌握當中的專業技術。
專業技術人才對於研究和創新是極其重要的,技術人才運用其專業知識、開發設備及基建系統和維持它們的運作,支援創新及研究人員開發他們的發明。鑑於這些技術職位的高需求和重要性,各方應投放更多資源和努力,建立和擴大香港自身具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庫。加上香港的競爭優勢,尤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所帶來的科研及巨大商機,香港能夠繼續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中文版報告將於稍後上載)
「環境、社會及管治」(ESG) 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著重於企業的行為和非財務表現。隨著社會及環境議題日益受到重視,不少大型珠寶公司已加入相關組織,承諾遵守道德、人權、環境及社會責任方面的規範,它們會要求供應商符合ESG要求,故原材料供應商及珠寶生產商,均需要關注其ESG的表現,以符合夥伴機構的要求及提升自身競爭優勢。
隨著香港人口不斷老化以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肆虐,市民越來越關注自身健康。此外,針對痛症的保健服務近年需求大增,巿民對體適能、運動與健康的重視程度亦日益增加,並將保健食品視為生活必需品。這些因素促進了本港美容保健、養生及相關產業急速擴張和發展。為提升競爭力,業界加強資訊科技的應用,包括透過分析大數據,掌握消費者的喜好,推出更切合客戶個人需要的美容保健及養生服務;及利用社交媒體作進一步宣傳及推廣。鑑於一些美容保健及養生項目或涉中醫或西醫範疇,業界在推出各種服務時,須加留意,以免干犯相關法例。
在疫情的催化下,整個運輸和物流業正在加快數碼化的步伐,為行業各領域帶來各種新技術發展。 使用增強的電子物流解決方案、物聯網(IoT)、數碼技術和人工智能(AI)是其中的一些新發展以加強營運和創造競爭優勢,應對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和期望。
零售業受到新冠肺炎的重創。早已展開數碼轉型且擁有穩健電子商貿網站和零售科技的零售商均能隨機應變,使運作符合疫情限制、滿足新的顧客需要和創造銷售。相反,尚未開始數碼轉型又或沒有電子商貿平台的業者,收入和顧客均有損失。因此,零售商看到發展新零售的必要性,一種綜合零售交付模式,通過全渠道策略融合電子商貿和線下體驗,以增強顧客體驗。在全面融合線上線下的新零售模式下,零售商努力令購物不限於店內體驗、網站或手機網購,而是關乎顧客在每一個接觸點對品牌的每一種體驗。零售方向的革新,推動零售商審視顧客行為、檢視提供商業視野的數據、研究他們需要創造的顧客購物旅程,以及邁向業務營運數碼化,以提升效率和一致性。
新型冠狀病毒病的困境已蔓延至全球幾乎所有行業,但款待業的情況尤其嚴峻。酒店業為求存,而轉為指定檢疫酒店,另外也繼續推出宅渡假、日間住房和延長住宿計劃等,以維持業務。當來自全球的商務旅客與本地消費者繼續凝聚動力,加上香港在大灣區的策略角色,酒店業有望從蕭條中逐步反彈。
立即訂閱
本人同意透過上述提供資料定期接收行業更新資料(例如新出版報告、活動)。本人明白可隨時電郵vtc_mps_stat@vtc.edu.hk取消此項服務。
感謝您的訂閱
媒體及傳訊業
我們使用cookies來增強你瀏覽本網站的體驗。詳情請參閱我們的隱私政策。